Bean's 电话间

2025-09-17 21:47

爸爸在去年正式宣布自己要提前 3 年退休,计划在 2027年和妈妈一起退休(或者只差一年),提前退休的时间,他会用来陪妈妈、爷爷奶奶,要把时间用来和家人一起度过。

妈妈更年期的时候患了甲亢,大概是我还在本科的时候,也可能是高中,总之一直持续到了我工作后的几年都有症状。她那时候说自己到了更年期,晚上睡觉睡不着、心慌、出很多汗,很容易焦虑。那个时候我还不懂更年期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压力、身体的变化意味着什么,还说妈妈是因为小时候逮飞蛾,碰到了飞蛾翅膀上的粉末过敏了才变成这样,每次说这个的时候妈妈都会很不高兴的反驳,我也未曾发现过她因为这件事情有多苦恼。她很少详细对我说她的病情,只是会告诉我自己晚上又睡不着、盗汗,失眠到 1、2 点,偶尔会在检查完身体后告诉我指标变好了,体重没有减了,我只是听着,没有想象过这些指标到底是什么,什么蛋白质?什么编码?怎么才算好了?一直到25 年8 月海伦出现甲亢的症状,我才知道,妈妈也许说的是 TgAb, FT3, FT4...FT4 出现问题时,心脏会加快,而FT3 指标不正常时,会影响睡眠、心跳,她没有免疫性疾病,多半是桥本甲亢...这些种种指标和病症,我也是这两天才知道它们的含义。我看着海伦那么难过,我才知道妈妈那个时候有多痛苦:一个人看着自己身体失去健康,一颗心脏的跳动不再受自己控制,那些飞扬和坠落的情绪如飘浮在头顶乌云,而你知道并且必须接受它们会伴随你一生——她是什么心情呢?海伦也会是这样吗?

关于父亲的选择,他选择照顾好妈妈,鼓励妈妈选择一些爱好,随妈妈的心意给她报古琴课,支持妈妈买古琴、学习书法、学习太极,带妈妈和朋友去大自然玩。在妈妈还没有开始学琴时,当我和妈妈因为出柜的事情大吵大闹时,父亲便做了我们之间的桥梁。他说妈妈的世界很小,除了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我的生活了,每天和我通话,也每天听我的牢骚,他希望我能谅解妈妈。后来妈妈去学琴,认识了新的朋友,有了新的社交圈子;再后来,干爹干妈也回家了,他们一起穿行出川西,当然也给妈妈带去了很多北京的见闻和她未体验过的生活和阅历,妈妈开朗了许多。在我不在家的日子里,我想他也和妈妈说了很多——在我出现在他们生命之前,在我们每周未曾见面的日子里,他们才是最亲密的人。

父亲还选择把时间分给爷爷奶奶。他似乎能看见爷爷奶奶的尽头,他知道那天终会来临,也许,他选择不让自己太伤心,也选择让爷爷奶奶过得尽兴。有时候我觉得爸爸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号,他选择的生活方式,他做出的生活选择,他选择知行合一决定,他对于生命、生活、甚至出行时看见的苍天和大地,他都思考了很多。他不是想象中的古板小警察,爸爸是一个独立的人,他不是爸爸,他也是他自己,但是他选择做最讲义气的丈夫、大度的父亲、忠孝的儿子,他确实很传统,但这对他来说,是他赋予自己生活意义的选择。

写这篇日记的原因,是因为海伦甲亢使我回忆母亲的病情,然后开始思考我作为伴侣应该做什么,于是想到了爸爸。爸爸的决定,对于妈妈的支持,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影响了我。我想我作为海伦的伴侣,既然决定要一起走下去,要相互陪伴,那我就要讲义气,海伦对我多讲义气,选择陪我在北京、陪我走过低谷,听我的牢骚,付出情绪劳动...我当然也要为她做什么。真的爱中必然包裹着义气,那种同甘共苦、相互依靠的感受。如果只是自私的考虑自己的好坏,那算什么爱呢?我自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(也许是回避型人格引起的),无所谓地接纳自私,但是却忽略了这种自私该让爱我的人多么难过,对于爸妈,对于海伦、爷爷奶奶,皆是如此。如果他们真心为你,那我也要拿出义气,拿出真心,真心爱他们。付出,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,似乎是最近才体会到的,爱我的人都有过付出,我凭什么不付出?真心换真心,我凭什么用自私的心去交换一颗付出的心。没有人天经地义的无条件爱另一个人,就好像说“你觉得你已经足够优秀到不用努力就能获得一切吗?“我想多了,我没有那么特殊。

如果我老去,当我问自己是否为爱的人真正做过什么,我希望我的回答是肯定,而且毫不愧疚。我想海伦之所以能爱人,是她一开始就选择了付出,出于什么付出不了解,但我觉得这是她美好的性格,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性光谱的复杂性创造出的个体可承受的伟大,是美好的特质,也是易受伤的特质,那我作为她的伴侣,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她的这些美好。